责编:广告评论 热度:1869
说到去年的双11,除了铺天盖地的硬广、华而不实的海报、狂轰滥炸的垃圾短信以外,好像没看到什么特别亮眼的营销事件。当然,你要是非得说那些集能量、发红包、抽锦鲤的烧钱玩意儿也算的话,咱们也不抬杠,但怎么总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呢?难道真的是寒冬已至,不止冻结了HC和预算,连创意和脑洞都冻上了?有吗?没有吗?
说到条幅,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满大街一片红彤彤的“开业大吉”、“周年店庆”、“含泪促销大甩卖”,这种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最原始、最具中国特色的广告方式,在如今看来异常的…嗯…姑且称之为“土味”吧!但是!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当我们将互联网文化与这种传统广告载体相结合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也许这只是一次因缘际会的巧合,也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事件,无论如何,这些条幅火了。
在互联网红利日益衰减、行业发展趋于饱和的今天,线上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各种媒介渠道越来越多,用户的触媒渠道愈发细分,也给品牌曝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尤其是双十一期间,线上流量、线下硬广等资源基本已被电商巨头们瓜分完毕,少数非稀缺的传播资源单价也被哄抬到了平时3-5倍!相关话题多以围绕双十一促销优惠的价格信息为主,更给品牌主甲方爸爸们追求的关注度、曝光度的提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破局?或许上面的那个“偶然”发生的事件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仿佛开启了新的大门:仅仅是几块便宜的条幅,却在短时间内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发酵,迅速成为了大家争相分享的话题和谈资,轻松获取了大量的关注和曝光,其实这正是所有甲方老板和品牌市场从业人员追求的“四两拨千斤”。
传统市场营销人有两个经常性忽略的误区:第一,太过聚焦于一个Case而忽略了公司品牌、业务现阶段的情况;第二,觉得没钱就不能做市场、做传播。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所谓的“社会事件”有品牌方幕后操作的影子,但实际上大部分用户只会记住事件本身而忽略了品牌方,这是因为新一代的用户已经对于各类广告产生了极强的耐受性,大部分的无用信息会被用户的大脑在潜意识里直接过滤掉,所以事件火了≠品牌主受益。
而没钱就不能做市场做品牌的论调更是一直被大家乐此不疲地讨论。其实答案很简单,市场品牌人员的职场、专业价值就是体现在是否能将有限的资源无限地放大,有的人能够以一敌百,有的人能以一敌万,但是因为如此所以就可以不给预算吗?也并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市场品牌人员的价值是以专业知识的杠杆(预算、资源)寻找支点(洞察、方案)以翘起更多的资源达到目的(曝光、转化),如果连杠杆都不给,就算寻找到再多的支点也是无可奈何。
最后再回到刚刚我们说过的双11条幅征婚事件,六六觉得有下面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 颠覆常规认知带来的新鲜感。
常规自说自话的文案条幅→互联网语言的文案条幅+与其他门店的互动。
2. 结合核心业务创造品牌价值。
与用户直接接触做多的业务渠道门店展示给用户面前。
3. 低成本杠杆撬动高曝光传播。
一根条幅成本有多低?30块钱?50块钱?带来了什么呢?据不完全手动统计,微博热门话题榜最高排到了第四,全天都在前30浮动,相关话题阅读量1.1亿,讨论量也有近16万,而至少有超过5个微博KOL原发、转发相关内容,花生好车官方微博的粉丝两天窜了近3万(包括六六这个僵尸粉)。当然刚开始的话题引爆工作显然是有所投入的,但相关事件的话题足足持续了3、4天,显然是用户自发传播这个支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 整合资源品牌联动
负责任地说,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品牌联动都是扯淡,花点钱或者套套交情,一起发个带同样话题但跟自己品牌调性、实际业务毫无关系的内容就叫品牌联动了?
真正的品牌联动应该是对各品牌方的曝光及品牌形象有利,而非大家一起捧一个品牌,所以在事件策划之初就应该想到应该找什么样的品牌方合作才能将大家的利益最大化,做到有的放矢。还是以本次条幅事件为例,寻找的携程旅游、百合婚礼、真功夫、全时、华夏良子、叮当快药、相寓、紫琪尔等品牌的条幅文案及上下衔接都很有关联性,而非只为捧其中一家,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我相信BD谈判的时间成本也会大大降低,配合度也更有保证。
国内品牌、市场从业人员的地位一直都比较尴尬,很少有能够在企业内部有非常强势的地位,这也是国内企业大部分都靠野蛮地资本碾压、流量碾压建立“弱势壁垒”的原因之一,而在目前经济形势趋势不明显的今天,更是大部分品牌、市场从业人员面临挑战的时刻,未来我们不止需要市场份额方面的独角兽,更期待更多品牌层面的独角兽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