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Leica
徕卡相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徕卡相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在百年以前,人们所看到的相机多数还是体积巨大的机器:木壳的机身又笨又重,固定的镜头,固定的快门速度,使用8x13厘米的大玻璃底片,还必须有沉重的三脚架,携带极不方便。当时,拍照对摄影师来说,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是一件繁琐而昂贵的事情。
在德国中西部,有一座名叫“威兹勒”的小镇。在绿色的山丘之间,有高高低低的古塔、木结构的建筑、窄窄的街巷和宁静的生活。十九世纪末,这片地区曾是德国光学和精密制造工业的重要基地,Leica徕卡相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1911年,Leica徕卡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成为恩斯特·莱兹光学工厂研究部主任。奥斯卡·巴纳克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也是一个狂热的摄影“发烧友”。他喜欢拉着笨重的大相机和三脚架外出拍照,更喜欢用电影机拍摄短片。那时他已沉迷于电影机,所以他熟悉拍电影使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为了携带方便,他特意设计了一种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的小型相机用来试拍,作为拍摄电影曝光时的参考。
不料,这台相机拍出的底片放大后,效果很好。而它的轻便、灵巧更使他爱不释手。于是,他开始考虑开发研制便于携带的新一代相机。而这台采用42毫米镜头,l/40秒快门速度,可以拍摄40张底片的“测光机”,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相机(也称做35mm相机)。当时该相机还没有牌子,后来,人们称之为“原型徕卡”(Ur-Leica)。
恩斯特·莱兹光学工厂的老板恩斯特·莱兹为奥斯卡的这个新成就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款新型相机的外形该怎么设计?奥斯卡哈哈大笑一声,随手拿起一块铁皮,绕着相机外围圈了一圈,把相机里的所有零件和胶卷包了个严严实实。奥斯卡的意思就是将相机的外壳做成最简单的。所有人都觉得他太随意了,只有恩斯特·莱兹说:“奥斯卡的随意有他的道理。他是一个非常棒的零件设计师,但不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所以相机外形如何不用太在意,只要能保护里面的零件就行。另外,简单的外表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它大大减少了使用者把玩的时间,让他们更专注于拍摄。宗旨是要让使用者看到它的内在性能,而不是光鲜的外表,你们觉得呢?”
得到了老板支持的奥斯卡感激万分。1913年,第一台Leica徕卡相机正式推出。与传统的相机相比,Leica徕卡相机不但缩小了相机的体积,更缩短了曝光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拍摄速度。在1924-1925年间,恩斯特·莱兹光学工厂在典型的德国理念指导下生产,小心谨慎,制造了800多台A型徕卡,机身编号达到1000。
1925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了30台A型徕卡相机。而许多摄影师还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这种相机片幅似乎太小了,但它可以装在口袋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使摄影师能够以一种新的、动态的方式拍照,而不必受三脚架的约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Leica徕卡相机简单、坚固、耐用、性能好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此后的半个世纪,Leica徕卡相机的“脸”都不曾被改变过。它依旧简单,但这种简单伴随着优质的功能渐渐演变成一种经典。
Leica徕卡相机这个名字,是从“Leitz”和“camera”两组英文词的字头组合而成。最初,也曾按读音组成“LECA”(勒卡),但由于与法国克待乌斯公司制造、在1924年推出的使用35毫米无齿孔胶卷的“EKA(爱卡)”相机发音易混淆,就改为“Leica”(徕卡)。因此,相机的起名比制造相机晚。
尽管相机的牌子确定为“Leica徕卡”,但一直都没有将牌子刻在相机上。直到1932年出的Leica徕卡II型双取景器相机才刻上这个名字。而此前相机上的名字是“恩斯特·莱兹·威兹勒”(ERNST LEITZ WETZLER),以及字母“D R.P.”(Deutsche Reichs Patent的缩写,意为“德国专利”)
80多年来,Leica徕卡相机的发展显示出世界相机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此同时,许多摄影师用Leica徕卡相机记录下人类生活中的无数重要瞬间和平凡人生。因此,Leica徕卡相机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类摄影历史的发展,也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