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科FLYCO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人们一提到剃须刀,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飞科,说起飞科,人们也自然想到中国的剃须刀。“飞科”也一度成了中国剃须刀的代名词。
01.踏实勤干,就会有前途
求学失败后,母亲为他拼凑了七八十元钱,算是给他走上自谋生路的饯别了,等到了城里,李丐腾身上只剩下41块钱了。打过油卖过牛,皮鞋厂当仓库员,修理摩托车,白天打工晚上摆地摊卖眼镜……
1995年,李丐腾谋得日达剃须刀厂电路板焊接的工作,焊一块电路板0.15元,他拼命加班,只睡三四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块钱收入。没过几个月,老板朱志光见他勤快踏实,又有高中文凭,就提拔他做主管,管着二三十号人。
老板很器重李丐腾,对外谈合作也经常带着他,见多了世面,他对行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彼时,剃须刀行业同质化竞争已经十分严重,剃须刀的批发价从27元暴降至十三四元。李丐腾看在眼里,他建议老板做品牌,避开价格战,但朱志光却觉得做品牌前途未卜,大量批发还是能赚到钱的。理念分歧之下,李丐腾带着赚来的几万块钱离开了公司。
后来,李丐腾租了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自己干,以他的经验,剃须刀刀网配件是易耗品,就从这里入手。
没钱请人,他一个人既当老板又做员工,白天出去推销产品,晚上就在小屋子里装搭一下就睡觉。
“白天当老板,夜里睡地板”,这是对李丐腾最形象的写照。虽然刀网配件利润单薄,每片只能赚几毛钱,但勤快一些,一天也能赚个两三百块。就这样做了三年,他已经赚了10多万。
1999年,李丐腾创立了飞科电器。
02.人活得有激情才有价值
在创立飞科前,李丐腾也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10多万元当时算是很大一笔钱了,可以在温州买套房,而且我年龄也不小了,二十七八岁,该成家了。”这样的境况下,过安逸稳定的生活,估计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但李丐腾却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只是这样。生活不能仅仅是吃好穿好,还得有目标,得有为目标奋斗的过程,这才是我理解的生活。”
投入这些年辛苦得来的积蓄,自然要小心谨慎,但是所有的创业在开始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李丐腾却不害怕失败。他说:“穷人家的孩子就是这点好,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反正就算最坏也不过是与原来一样。”有了这种心态,他便更加敢想敢干。
当时,温州第一次大范围的创业潮已近尾声了。没资源、没人脉,甚至连厂房都没有,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他的创业之路,该怎么突围?李丐腾明白,如果自己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那他的赌博必然失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别人比用心。
在定位上用心:彼时,市场上的剃须刀分两极,一类是以飞利浦为首的国外大牌,售价几百到几千;一类是国产的廉价剃须刀,售价十多元到几十元。一百来元的剃须刀市场成了一个空白点。也就是说,李丐腾是在高端市场和中间市场间创造一个中端市场,雷军的小米手机也是这个套路。
在产品上用心:李丐腾对标的是飞利浦的一款双头剃须刀,这款剃须刀在国内当时没有一家工厂能做。于是,他就开始找工厂开发模具,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做出9套模具(关键生产设备),模具做成后,还要采购国产零配件。在经过了多次失败后,飞科公司终于生产出国内第一只双头电动剃须刀,并一次性通过了质量安全体系的检测。
03.饥饿营销,玩得比雷军还早
第一批货出来后,李丐腾拿到义乌的销售商那里试销,进货价37元,结果那些销售商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被逼得没办法的李丐腾想出了一个绝招:卖不出去不用付钱。结果当然在李丐腾的预料之中,他接到了经销商们打来的订货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态度也变得殷勤,他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
为了让经销商多订货,李丐腾玩起了“饥饿营销”。经销商向他订购1000个剃须刀,他就只发300个,告诉对方“缺货”,经销商害怕断货,通常会紧急加订到2000个。在这种玩法下,飞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订货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这让李丐腾初尝成功的滋味。
2001年底,他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辆奔驰车。
04.“无中生有”,押宝超市
2002年,飞科在全国已经建立了20多个省级代理,通过义乌、广东、武汉、沈阳等批发市场为主,打入百货商场与国外品牌虎口夺食,挤进小商店与国内品牌争饭吃。尽管每年都在发展,可李丐腾仍然觉得这种传统打法太费力,而且经销商主要面对低端市场,并不适合飞科改进产品,必须另辟蹊径。
他提出了“超市计划”,在大型商超设立飞科专柜。他认为大型商超是都市人采购日常中高端用品的地方,这些人才是飞科锁定的客户,而且那里还是一个空白点。但是,他的想法遭来一片反对,一是革命的先行者往往是烈士,弄不好,连本带利都会泡汤;二是经销商抗议,集体不给飞科结账。
但李丐腾铁了心要推进超市计划,对内,他就一句话:自家的地种什么作物自己说了算。对外,李丐腾也同样强硬,他对闹事的经销商说,“你们不付款我们可以向法院起诉,付款的话,我们还可以合作”。
虽然飞科已经稍有名气,但有一些经销商就很不买账,导致飞科的出货量出现较大下滑。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李丐腾将对商超渠道的返点提高了30%。结果,拿李丐腾的话来说:太可怕了。可怕的不是产品没人要,而是卖疯了。这一招为让国外品牌措手不及,也给国产品牌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任何产品的质量保证都不是100%的,为了能及时处理售后,李丐腾果断地在每个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维修站,把卖产品迅速转入卖服务的轨道。
05.做企业必须张扬,做人要低调
2001年,飞科创办的第二年。李丐腾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做广告,以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当时全公司的人都反对,因为企业在创办的前几年,应该是资本积累的阶段,资金不应该这么浪费。但李丐腾却认为,如果不一开始就打响品牌,随着双头剃须刀技术的普及,飞科将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只有像飞利浦那样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2002年,飞科在央视投入500万,这几乎是飞科当时一年的营业额。这个决定,需要胸怀,更需要胆量。自从在央视投放广告之后,飞科的品牌地位迅速上升。2003年,飞科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评为“中国剃须刀十大知名品牌”; 2006年,飞科又成为中国剃须刀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
除了央视之外,飞科还从2008年开始在各省卫视大打广告,每年的广告费高达数亿元。这种强势的品牌运作模式,开了中国剃须刀行业的先河,同时也给中国民族剃须刀品牌发展带来极大的鼓舞。
06.依靠科技,一直往前飞
在中国商界,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消费者,似乎对国外大品牌都是奴颜屈膝的态度。在飞科之前,国产剃须刀一直因为缺少技术而被戏称为“拔毛机”。这对李丐腾触动很大,因此从一开始他就确定了要做品牌的决心。
所以,他在取品牌名字的时候才会取名为飞科——依靠科技,一直往前飞。
根据中怡康最新数据,飞科剃须刀线上零售量市场份额52.7%、线下市场份额39.5%,已全面超越飞利浦,位列行业第一。
电吹风也是飞科的拳头产品,其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中国家电网2012年的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有率为29.1%,与飞利浦的32.61%相差无几。
一个人的出生是天注定的,改变不了,但是命运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23年后,他终于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成功改写自己的命运!
第一次上榜的他直接进入了榜单前100名,身家2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