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食品缘何“事故不断” 大手笔47亿购资产欲逆袭

责编:向劲静 热度:2677

近日,业绩变脸、大股东债务危机爆发、收到深交所关注函等等问题,让“酱油第一股”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加食品”,002650.SZ)“事故不断”。在加加食品应接不暇的同时,也被推向了大众的聚光灯下,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加加食品实际控制人的债务问题,以及公司接下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避免再次发生违规开具商业票据、对外担保、资金占用等情况?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枪鱼钓”)的进展如何?业绩不佳的情况下,收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针对上述市场各方关注的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联系加加食品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未能获得任何答复。

实控人债务问题遭问询

8月初,加加食品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帮助加加食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杨振解决债务问题一事进行问询。

这里的债务问题指的是,加加食品实际控制人杨振违规借款5400万元公司资金,要知道这笔借款可是占了2017年公司扣非净利润1.54亿元的35%。据了解,当时杨振借款是为了转给自然人刘胜渝和派仔食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偿还自己及其关联方的债务。

除了违规借款以外,杨振还违规开具票据,以及违规对外担保并未完全解决。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加加食品违规金额达5.12亿元,其中存在承担兑付义务风险的违规商票(已融资/贴现但尚未承兑)金额为3.62亿元,违规担保的本金余额为1.53亿元。

深交所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问询,对于债务清偿的具体安排,加加食品在回复中表示,最终经确认债权为违规担保对应的债权本金1.53亿元、违规商票对应的债权本金2.95亿元。除一家债权人清偿外,所有的相关债权人均已经签署债务清偿协议。

基于中国东方资产总部的安排,中国东方资产天津公司拟安排债权收购协议的签署和追加融资以清偿违规债务的工作同时进行,预计两项工作在2018年8月底均可完成,届时可同步解决上市公司违规事项。

业绩变脸  大手笔收购背后

加加食品于2012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曾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主营业务涉及酱油、植物油、食醋、味精、鸡精、蚝油等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其中,酱油和食用植物油是加加食品的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一直占其收入总额的80%以上。

但作为“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自上市以来,其业绩并未如其名一般位居第一。

以加加食品近期的业绩情况来说,就已经出现了“业绩变脸”的情况。日前,加加食品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之前预计的2018年1~6月份净利润同比上涨0%~30%,修改为同比下降20%~0%,盈利变动区间为7939.91万元~9924.89万元。

这就意味着加加食品最好的情况只能维持净利与上年同期持平,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出现业绩下滑。

作为加加食品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就2017年年报数据来看,其酱油类产品的毛利率为36%。可这一数据与酱油行业龙头海天味业的49.5%、千禾味业的48.8%相比,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加加食品近年来的业绩情况也大不如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

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关于2018年上半年全国酱油产量的统计显示,2018年6月全国酱油产量达到47.9万吨,与上年6月相比下降7.2%,5月份产量同比增长1.78%,而1-2月这两个月的产量为98.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15%。2018年上半年全国酱油总产量为289.8万吨,同比下降0.47%。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加加食品似乎是准备靠收购来提升业绩。此前,加加食品计划收购金枪鱼钓100%股权,暂定47.1亿元的收购价格,与金枪鱼钓一季度末15.6亿元的净资产相比,溢价201.14%。

据了解,金枪鱼钓从事金枪鱼的捕捞及销售,与加加食品主营业务毫无关系,两者在产业链上也没有任何关联和互补。既然如此,为何依然要坚持大手笔收购?这或许与金枪鱼钓的盈利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据显示,2016-2017年,金枪鱼钓营业收入分别为6.3亿元、7.6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其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3.4亿元,2017年净利润同比略涨3.39%。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靠收购能解决一时,却不能“解决一世”的最佳方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个月,深交所曾就加加食品以47.1亿收购金枪鱼钓一事发出问询函,要求完善信息披露情况,包括金枪鱼钓上市之路屡次被中止、历史上的18次股权转让、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等。

因此,目前加加食品这一收购过程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能否靠收购实现逆袭,尚未确定。

加加官方旗舰店

信用:

进入店铺

加加(JIAJIA)京东自营旗舰店

信用:

进入店铺
来源:投资者报
甄选主题活动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