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小乙 热度:32865
为了贯彻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深入实施雏鹰行动,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处携手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共同推出思宁浙商汇——雏鹰助飞特别宣传季,展现我省广大民企迎难而上、逆势突围的新时代风貌。
不惑之年,华丽转身,投身智能卫浴行业,和好友创立西马。十几载沉浮,从初入行业的迷茫到如今的行业翘楚。智造之路,越来越明朗。本次专访台州西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日志先生。
四十不惑:重新出发
西马创业13年,13年前的刘日志正好40岁,放弃从事了20多年的服装行业,重新开始,可谓是十分有勇气的,那选择做什么呢,刘日志希望能够将有技术沉淀的行业作为自己重新出发的方向。2007年,刘日志在日本生活了一个多月,觉得日本厕所的智能马桶设计非常人性化,认为这在中国也将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回到国内从模仿开始做起。
思宁:中国人有一句古话说四十不惑,他不是讲你40岁就什么都懂了,其实是讲40岁就不要学习新的东西了。
刘日志:对,特别我们台州有闯劲的人很多,我想如果我40岁就不干了,等到将来到什么时候想干了,却发现没有时间了。
思宁:精力没了,状态没了,40岁对您来说是一个非常年富力强的时候吗?
刘日志:我认为是的,40多岁了,我也想要选择一个让我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项目,我做了20多年的毛衣,因为它是吃青春饭的。
思宁:为什么?
刘日志:因为做服装它要跟上潮流的,如果什么时候你没对上,那你就被淘汰了。
思宁:你希望有技术沉淀这样的行业作为自己重新出发的方向?
刘日志:是的。
创业困境:资金消耗和技术碰壁
刚开始,刘日志作为投资人,找来师傅帮他拆,分析智能马桶,本来预计一年半的时间,1500万的花费,可时间和花费一直在增加,在技术上却一直没有突破,产品也一直没有成型。
思宁:很多人创业的时候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止损点,一年多的时间投进去,1500万的钱烧掉,如果还不行。很多人就会想要不算了,要不我换一个路来走,条条大路通罗马。
刘日志:我当时是这么想的,这个事情做不成去做别的事情也是做不成的,这是我们的决心。大家都认为选择了这一行是很好的。如果我们这么早就放弃了,这块蛋糕那么大掉下来了,后悔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给自己打气,不能放弃,这个蛋糕就是还没有掉下来,是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没到。
思宁:之后就痛定思痛?
刘日志:之后就重新定位,面向全世界寻找技术人员。
在这之后,刘日志执着的精神打动了韩国的一位技术专家,与西马进行合作,一直持续到现在。2009年年底,西马终于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无水箱智能马桶,在智能马桶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
箭在弦上:工业4.0
现在的西马已经成为一个上市培育企业,可以说前途无限。刘日志也仍在坚守这个小众行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我们的产品做出来是用来服务人的,怎么让产品了解人,与人互动,产品懂人很重要刘日志说道,相比于日本企业,西马更懂中国市场对于智能马桶的需求。
西马卫浴改名西马智能科技,也预示着西马在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
思宁:我听说西马在工业4.0的改造上也在做新的提升,在您的心中工业4.0是一种怎么样的场景?
刘日志:基本上看不到物流,人员的流动。
思宁:都用生产线和传送带的方式来转场?
刘日志:这是我第一步要实现的,第二部要实现的是人机互动,有的产品规格品种多,进行自动化生产;需要小批量设计生产的,就是要人工去互动。
除了西马在工业4.0方面的布局,也有合作伙伴的推动,西马在为小米生态链生产智能产品,未来也将和特斯拉合作搭建4.0工厂。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消费市场也处在一个升级的阶段,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西马在普通老百姓中的知名度有限,刘日志先生表示在未来会营销方面更下功夫,尝试网红直播带货,让更多消费者知道西马这个品牌。